「他們對纖維的尊重程度,對傳統文化遺產的重視程度讓我留下深刻印象。」── 菲律賓時尚設計師 Ditta Sandico

「有感覺到他那個色彩配得不錯,我們有想說是不是未來可以做包包、或一些可以掛在牆壁上的裝飾。」── 新社香蕉絲工坊


設計師及工藝社區介紹

Ditta Sandico擁有超過30年的時裝設計經歷,更開啟菲律賓的「另類時尚」。多年前,他嘗試使用菲律賓特有的蕉麻纖維Abaca作為編織材料,起初,他僅與一位工藝師合作,時至今日,菲律賓南部的一個村落皆倚靠著他所創造的工作機會。代表著突破、創新的Ditta Sandico成為菲律賓傳統工藝及永續時尚的傑出大使,更持續將蕉麻纖維工藝帶入時尚界。

新社香蕉絲工坊於2004年成立,原址的兩層樓建築物由在地噶瑪蘭族人運用傳統技法與材料搭建,藉由合力蓋屋,部落意識也更佳凝聚與穩固。然而,該建築在半年後遭祝融吞噬,族人承受錐心之痛之下仍堅韌地尋求新址,並於隔年遷移至目前的新址。2005年迄今,新社香蕉絲工坊歷經五個階段,從傳統技術扎根;人才培育、技術提升與產品開發;部落環境改善及推廣行銷;拓展與內部經營至目前已達到部落經濟自主,繼續孕育與傳承香蕉絲編織技法。


合創過程

擁有近18年香蕉絲纖維復育經驗的新社香蕉絲工坊,遇上在菲律賓時尚領域耕耘超過30年,從一位工藝師拓展至整個村落皆與他合作、從事蕉麻纖維的Ditta Sandico,將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

合作的初始,Ditta從大面積織料與時尚配件著手,試做時卻因臺灣香蕉絲的材料限制而遭遇挑戰。原來,雖同為「蕉絲纖維」,臺灣使用的是一年生香蕉,而菲律賓使用的是三年生芭蕉,因此不論長度、強度與厚度都有所差異。臺灣香蕉絲從取下葉鞘、刮絲、曬乾、取線到編織,全不假機器之手,每一根纖維都是珍貴工藝的累積。無法實地參訪工坊的Ditta透過影片與視訊畫面,了解到工藝師對材料的尊敬與投注的情感,也令他將作品回歸情感寄託的最深處:家。


纖維合創作品

大自然的纖維饋贈

對於這次的合創計畫,Ditta Sandico如此說道:「在時尚產業這些年裡,我逐漸理解纖維所能串起的情感深度。」他將此系列取名為〈Mind Connections〉,以纖維連結心靈,作品餐墊與抱枕,一是作為「食」的配件,另一作則是代表著「相處、共聚」的客廳。

始於香蕉絲纖維的探索,與Ditta熟悉、已發展工業化的菲律賓蕉麻纖維相比,全手工製作的臺灣香蕉絲顯得更為珍貴,因原材料取得的差異,線材也略短、略細一些。以此為出發點,Ditta發展出將纖維結合織物的〈Mind Connections〉系列桌墊,更帶給工藝社區編織圖騰的全新想法,強化結構並提高可用性。

〈Mind Connections〉系列抱枕的靈感來自社區作品,經過簡化的設計不僅保留了交織的正菱形圖騰,更象徵著不同工藝聚落與文化的連結。為了凸顯香蕉絲纖維,Ditta更在抱枕繫上俏皮且富有生命力,如小草般冒出土地的纖維,讓人感受其真實觸感。


聯絡我們

Ditta Sandico

嗨!我是菲律賓時尚設計師 Ditta Sandico!


新社香蕉絲工坊

嗨!我是簡湘妍工藝師!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