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Senia非常是一個充滿有活力的人,雖然我的英文不太好,可是我可以感覺到大家在聊天的過程中是非常開心的,很想跟他做朋友。」── 二隅工作室 設計師雯琪

「你必須發自內心的喜歡,才能持續不斷地進行自古以來的編織技法。這也就是所謂的傳統,是一套嚴謹的織法。」── 砂拉越古晉市伊班族藤編社區 工藝師Senia Anak Jugi


設計師及工藝社區介紹

黃雯琪:「無論是材料的來源或是編織後的模樣,竹子都能夠完成我心中所期望的。」

黃雯琪主理的「二隅工作室」專注於竹藤工藝創作及教學。「隅」是角落的意思,「角落」則代表邊際小空間,對雯琪而言,角落並非為灰暗的代名詞,而是舒心自由的所在。他期望作品在每一個徐徐微風、烈日陽光,或是嘩啦大雨的日子裡,在自適的一隅空間中沉靜地完成。更願竹能自然地融入居所每一處,在不經意的一角,點綴日常。

來自馬來西亞砂拉越的工藝師Catherine Senia Jugi啟蒙於家中,從小便跟母親和祖母學習傳統伊班族編織技術。長大後,他離開老家到古晉從事工藝品製作至僅以超過數十年,更被砂拉越州政府認定為伊班族編織國寶級人物。作品原材料來自伊班族和本南族社區,Senia除了作爲藝術家,也在當地舉辦工作坊與區域和國際研討會,持續推廣當地獨特的編織材料與技術。


合創過程

伊班族藤編社區代表Senia Anak Jugi是馬來西亞國寶級工藝師,從10多歲開始,他就喜歡跟在祖母和母親旁看他們編織,自己則在旁剪剪布料,一切就是這樣開始的。合創的設計師雯琪本身也是竹編工藝師,在他了解到社區獨特的「尖角編織」技法和「樹皮布」材質後,決定嘗試將它們結合在一起。這是Senia第一次跟外國設計師合作,他表示:我從來沒有做過這麼有挑戰性的事,我很喜歡,因為它是有設計、有草圖的。過去,總是讓手來牽引編織的Senia第一次有了限制,從尺寸、尖角的數量到異材質的結合,對他來說都是新天地。

雖說如此,熟稔材料的他還是會從製作的角度給予回饋,更提供使用蕨類收尾的想法。合創過程中有段小插曲,正逢計畫如火如荼的製作期,Senia來訊表示自己確診了,需要被隔離。隔離的那幾週,雯琪與團隊忐忑地等待著,深怕進度受影響,直到下一次會議,Senia表示自己在隔離期間沒其他的事做,每天都不斷地編織,秀出一系列樣品,這才讓大家鬆了一口氣。


纖維合創作品

〈家香〉〈力亮〉

雯琪設計的〈聞香擴香座〉分為上、下兩個部分,由側面望去,像是一座有著幾個山頭的小山,自信地矗立著。上頭以Senia擅長的尖角編織製成,其中的凹角是存放香氣的最佳位置;下方搭配的木頭有著立體圓形的底座,用手輕輕搖晃便能讓香氣瀰漫空間。

以透光尖角藤編搭配不透光樹皮布所製成〈桌燈〉,溫暖黃光從藤編空隙安靜地流瀉,適合作為一盞小夜燈為人們提供安全感。仔細觀察兩件作品,下方黑線收尾的部分是Senia提出的巧思:使用芒萁(Resam)收尾。芒萁是一種蕨類,有著黑色的天然色澤,伊班族藤編社區經常拿他作為邊緣縫製的材料。


聯絡我們

二隅工作室

嗨!我是二隅工作室 設計師雯琪!


砂拉越古晉市伊班族藤編社區

嗨!我是工藝師Senia Anak Jugi!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