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對其他國家的人或是不熟悉我們文化的人,因為語言邏輯不一樣,線上討論過程中就會發生所謂的失真。而設計就是要用最簡單的符碼去代表或是產出商品,它是最容易獲得共感的。」── 山傑號竹工 設計師林英傑
「Jeff的想法既獨特又現代,是我從沒想過的點子,我認為它將成為市場上的熱門商品。它很靈活,就像一張地圖可以折疊捲起。」── 砂拉越西里京必達友族藤蓆編織社區協作者 Sandra Trinatta
設計師及工藝社區介紹
「我特別喜歡竹子溫潤的顏色、柔韌輕巧的質地、自然簡單的香氣,在有限的編法中創造無限的可能。」
山傑號竹工主理人林英傑,小時候在外公的製茶廠觀察到許多由竹子製成的工具,日常生活裡也時常見到竹編製品,長大後,卻發現這些器物漸漸從生活中消逝。因緣際會下,他再度接觸竹工藝 ,更讓竹子成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 欣賞竹子的美,更珍惜這份來自自然的饋贈,林英傑想讓竹編製品一直美下去。他以探索當代群眾的需求為出發點,民眾對生活的想像為基調,期望透過他的詮釋,翻轉人們對竹的刻板印象。
砂拉越西里京必達友族藤蓆編織社區位於砂拉越和印尼加里曼丹交界的Serikin小鎮,以藤條和樹皮條製成的Tikar Gelasah地墊編織與傳統Bidayuh籃為名,其編織材料皆取自當地森林。這個位於兩國交界的纖維工藝聚落已有數十年的歷史,目前由Sandra Trinatta及其他人擔任協作者的角色。他們不遺餘力的在馬來西亞、汶萊及新加坡推廣藤席工藝,更與設計師聯手製作訂製商品。



合創過程
西里京是一個位於砂拉越與印尼邊界的城市。過去,週末市集總是相當活絡,有需多遊客會從古晉驅車前來購物,反之亦然。然而,疫情的衝擊不但改變以往熱鬧的集市,社區更失去兩位老一輩的工藝師。Sandra作為社區協作者,經營著一間販售在地工藝品的小店,雖然同樣受到影響,卻堅持營業、販售社區工藝師的心血。對於這次合創,他分享最具挑戰的是「氣候」,正值雨季的砂拉越絕不是天然染的最佳時機。當地除了使用紅毛丹葉作為染料,最好的天然材料是一種名叫Nyam的葉子,Nyam的葉子稀有、不好採集,染色又需仰賴陽光曝曬,製作上有些延遲,也讓配合的設計師林英傑在過程中不時捏把冷汗。幸好最後還是靠著Sandra的努力,誕生兩件屬於「家」的作品。


纖維合創作品



〈Collageable Mat〉〈Light Catcher〉
合作設計師林英傑了解當地故事後,決定從「家」的主題延伸,他詢問Sandra:「對於家的概念,你會想到什麼?」Sandra提到傢俱和地墊。近一步田野調查後,英傑發現地墊對必達友族來說有點類似「結界」的概念,只要鋪了地墊的地方,不管是室內或戶外,就是家人休息的所在。以這個概念為出發點,他創造了〈Collageable Mat〉這個由多個尺寸、圖案不同的地墊組成的作品。每個地墊代表著家族中的一位成員,他們既能以獨立的個體存在,也能藉由小機關連結。之於英傑,當說起家的概念,他第一個想到燈,因為一個家透著燈光,代表著有人在家,是像燈塔般令人安心的存在。〈Light Catcher〉借用了當地「捕魚籠」的形狀,用雙層編織達到「捕捉光」的意象。兩件作品像是天與地的關係,更深的層面也探討人跟人之間,家人與家人間的關係。
聯絡我們

山傑號
嗨!我是山傑號竹工 設計師林英傑!

必達友族藤蓆編織社區
嗨!我是砂拉越西里京必達友族藤蓆編織社區協作者 Sandra Trinat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