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看來,這個共創產品是成功的。我們高興Abus學習使用天然染料,我也相信這個產品的市場接受度與未來性。」── 印尼時尚設計師 Myra Widiono
「雖然語言上會有點不通,但光是聽Myra講話,我們就能感受他要表達的問題。我們的部落和織品文化不一樣,所以作品後面的故事對我們來說很重要,有交流也會比較知道我們在做什麼。」── 阿布斯布農傳統服飾工作室 阿布斯老師
設計師及工藝社區介紹
作為保存印尼藝術文化與工藝的組織Rumah Rakuji創始人、印尼天然染料和纖維組織WARLAMI主席,印尼時尚設計師Myra Widiono總是不遺餘力的為印尼工藝文化建立永續未來,協助產品設計及開發,提升品質,更為偏遠地區的工藝師提供機會。他與婆羅洲東加里曼丹(East Kalimantan)的工作師合作開發Ulap Doyo──由仙茅纖維製成的天然紡織品,並協助推廣;此外,他也和西加里曼丹(West Kalimantan)的工藝師合作,使用竹葉蕉(Donnax caniformis)製作時尚配件。這兩項合作接獲得世界手工藝委員會卓越獎肯定。
座落於台東縱谷的阿布斯工坊,緣起於阿布斯老師返鄉找尋布農族傳統編織與刺繡技法。由土地到編織,在尋找技藝的路上,阿布斯老師感受豐富山林資源給予他的支持,更培育專屬苧麻園,希望能將斷層的文化資產一點一滴的拼湊,再一步一步的推廣傳承。阿布斯老師希望住在這片土地的人們能經由文化材料看見布農民族傳承下來的智慧與美學,也希望透過自身的努力讓文化能繼續保存傳遞。



合創過程
阿布斯(Abus)在布農族語有「織女」的意思,阿布斯老師帶著復育部落工藝的願景,於多年前返回台東部落,一點一滴地找回斷層八十幾年的織品跟族服製作工藝。與他合作的印尼時尚設計師 Myra Widiono除了精通苧麻編織工藝,也是當地天然染協會WARLAMI的創辦人。合創過程中除了天然染以及編織技法的交流,更在圖騰使用上找到臺灣與印尼原住民文化的相連性。縫織在〈Rhythm on Ramie〉作品上的「菱形」圖騰是印尼部落中最重要的形狀,有著凝聚(Togetherness)族人的意義;在布農族的文化裡,則代表百步蛇精神。傳說中,布農族祖先從與百步蛇之間的對立,到立下和平誓約,約定只要看到菱形圖騰就是朋友(Kaviath)的象徵。疫情時代下,從工藝合作到文化交流,不僅讓設計師與工藝師留下第一次誇越國界、超越語言的體驗,更促成一對友誼的開始。


纖維合創作品





〈Rhythm on Ramie〉
Rhythm on Ramie系列包含兩件作品,分別是「披肩」和能作為「床尾巾」或「壁掛」的家飾品。
作為印尼天然染協會WARLAMI創辦人,Myra對天然染料的堅持讓阿布斯老師做出許多新的嘗試。雖然最後還是不得不妥協使用一丁點化學染製的白色線材,卻已使阿布斯布農傳統服飾工作室在染料上跨出一大步。織法方面,剛看到圖面以為是簡單平織阿布斯老師,卻發現印尼跟臺灣的技法完全不一樣,為了達到設計圖的要求,他還請教許多不同部落,像是泰雅族、排灣族和阿美族的工藝師。
「一邊摸索,一邊創造」其實是很多工藝師的日常,技法總是因爲時代或老工藝師的離去而消失。然而,編織的語言不分國界,或許像這次計畫中跨越國界的交流,也不失為一種尋找失落技藝的方式。
聯絡我們

Rumah Rakuji
嗨!我是印尼時尚設計師 Myra Widiono!

阿布斯布農傳統服飾工作室
嗨!我是阿布斯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