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計畫讓我們認知到人們應與世界同步成長,無論遇到什麼障礙,總是會船到橋頭自然直。若我們停下來什麼都不做,將會成為過時的人。 因此,我們應該在每個困難中尋找新的可能性。」── 泰國設計師雙人組 PATAPiAN
「討論編紋的時候,覺得跟設計師討論的蠻好的,他們根據我們苑裡在地擁有的元素,包含山、河流還有他們看到的一些森林景象,再用這三個編紋去發展屬於我們的特色紋樣,是一個很好的出發點。」── 臺灣藺草學會
設計師及工藝社區介紹
受到工藝實踐和當代美學的啟發,Varongkorn Tienparmpool (Jaum) 和 Supattra Kreaksakul (Koy) 於2014年共同創立PATAPiAN。其以當代設計視角融合泰國傳統編織,並以製作編織裝飾品為名。2014年創立至今,PATAPiAN曾於意大利米蘭設計周和法國 Maison & Objet等地展出,更獲得許多設計獎項,包含:世界工藝委員會(WCC)手工藝卓越獎、日本Good Design Award、巴黎DNA Design Award等。
位於苗栗苑裡的山腳社區,為了保存珍貴的百年藺編文化,從2006年起舉辦「愛藺工藝獎」,鼓勵擁有藺編技藝的婦女,恢復昔日以編為業的生活。2009年「台灣藺草學會」因應而生,除了辦理工藝師認證、編撰技法教科書及開設工藝傳承課程,也引入青年資源,透過創新設計與傳統工藝的跨域合作,為藺編工藝注入新能量。 2014年為了推廣讓臺灣原生感動力,成立藺編工藝品牌「臺灣手藺」,透過「手感體驗、延續傳統、創新設計」賦予傳統工藝新風貌外,更將資源回饋到社區,解決地方問題,逐漸重塑藺草工藝產業鏈,並透過留鄉青年結合當地特色環境與文化資源,打造全球獨有的「藺草產業國際藝術村」,讓發源於台灣的原生工藝,再次領航農村,也讓工藝師們找回往日身為「編藺人」的榮光。



合創過程
藺草工藝在苗栗苑裡有超過百年的歷史,卻也在時代演進之下逐漸沒落,直到2009年,在地居民組織臺灣藺草協會後,才逐漸找回藺編文化。對三角藺編有著濃厚興趣的泰國PATAPiAN設計雙人組,對這次合作充滿期待。計畫一開始,PATAPiAN提出「什麼編紋能代表苑裡?」才發現一直以來,聚落工藝師們都是參考生活中的元素來編織作品,沒有思考過能代表聚落的圖樣。後來,PATAPiAN與協會從苑裡周圍的自然景觀如樹、河流和山脈中汲取靈感,發展了「落葉」與「山形」兩個圖案,不僅成為作品亮點,協會後續還能用在其他作品,像是代表「苑裡出品」的編織簽名一樣。談到製作上的挑戰,協會提到他們過去僅專注於自己在行的藺草編織,編織以外的事物則由設 計師也會協助處理;這次的遠距合作卻迫使他們必須去學習如何接電、挑五金以及尋找木工師傅。雖過程充滿挑戰,卻也讓協會開拓未來作品的可能性與合創的防守範圍。






纖維合創作品





〈Forest Bathing〉
PATAPiAN的燈具系列〈Forest Bathing〉概念來自日本的Shinrin-yoko文化,指在有樹木和自然氣息的地方邊深呼吸、邊行走,讓身心得以放鬆、得到平靜。〈Forest Bathing〉系列由「吊燈」和「檯燈」組成,除了展示現代設計和藺編技術的融合,PATAPiAN更從苑裡周圍的大自然中汲取靈感,和藺草協會共同開發了新的藺編紋樣:落葉和山形。兩盞燈都用半圓的簡單造型來凸顯藺編的紋樣;與木材的異材質結合也為整體結構增添趣味。落葉和山形的藺編紋樣,透過光線在空間中的成影,將沐浴心靈的能量傳達至空間中的角落。
聯絡我們

PATAPiAN
嗨!我們是泰國設計師雙人組Mr. Varongkorn Tienparmpool和Ms. Supattra Kreaksakul!

臺灣藺草學會
嗨!我是臺灣藺草學會專案經理,蕭博駿!